汉中文化网—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
站内搜索:
首页
视点
人物
文史
旅游
民俗
行业
收藏
视频
商城
读吧
艺术
图片
您当前的位置:
汉中文化网
>
专题
>
汉风文化
老 屋
音频链接:李汉荣《老屋》(主播 / 熹微) 老屋已经很老了,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,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。修筑它的时候,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,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,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,霞光映红了一排排蹶起的屁股,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惊动了早起
【第10期•卷首语】五月的礼赞
时序的大门刚刚在五月打开,缤纷的世间万象就纷至沓来,填满了人们的视野。 首先是那些石榴,花儿细密的行道旁的被修剪得整齐的观赏石榴,红红的细嘴吹着小喇叭,随着朝日来临,随着气温高升,他们就一片一片密匝匝地鲜亮着;老东关或是别的古街上谁家的居民旧院里,几树虬枝枯焦的老石榴也能在
【第9期•卷首语】汉江上飘来的莫扎特
如果有出国机会,我首选去奥地利维也纳。 去那儿,绝对没有到金色大厅欣赏音乐的企图。就我目前的音乐素养,一是烧钱,糟践艺术,二是更怕被人识破,说咱故作高雅。 但是,去维也纳与音乐有关,想在自然界中寻觅莫扎特。 去汉江边锻炼身体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。一个黄昏,走在
【第8期•卷首语】秋意汉江
秋天如约到了汉江,在江畔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秋意。汉江两岸秋意弥漫,和风丽日,暖阳如春,天空湛蓝寥廓,流岚飞云,鸿雁影远,鸽哨悠扬,秋林斑斓多彩,秋江水流悠悠。 秋林静美而诗意。秋阳给树林镀上一层淡淡的暖色,满山遍野是霜染的橘园,柿子树的枝头挑起一串串红灯笼,秋风点燃了红艳艳的
【第7期•卷首语】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
古城汉中被秦岭巴山环绕,一抬头就能看见远处的高山和辽阔的汉江。每到清晨,太阳从山边冉冉升起的时候,那火红的朝霞、苍翠的青山和清澈的江水,会交织成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。 一天,我在江边眺望远山,友人问道:“你喜欢山还是喜欢水?”我说:“山也喜欢,水也喜欢。”友人听了非常高兴,连
【第6期•卷首语】双池如鉴映照兴亡
古人常将平静的水面比喻为镜子,最著名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《观书有感》的诗句: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既然是镜子,就有鉴察功能。唐代诗人崔颢的比喻更加直接,有诗题曰《澄水如鉴》。汉中城里有两池水闻名遐迩,一曰饮马池,一曰莲花池。这两池碧水如两面镜子,映照了中国历史上两个著
【第5期•卷首语】对台戏
公元220 年刘邦来到南郑,委身汉王。历史在这儿拐了个弯儿,中华民族进入大汉时代,汉中成为一个重要历史舞台,并且进行了一次“戏改”。上千年的封建宗主被赶下台,代之一个草根皇帝,几个布衣将相,演绎了许多精彩故事,其中《追韩信》、《未央宫》成为汉中的保留剧目,永不落幕,那几个角儿天天
【第4期•卷首语】风之色彩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。”写于1956 年夏天的《我的祖国》歌词,是乔羽的代表作之一。每当我听到这首歌,脑海中浮现的,是汉江以及汉江两岸白鹭翅膀下碧绿的稻田。汉中人亲切地称汉江为大河,“一条大河”似乎就是指的汉江。 实际上歌词中的“一条大河”指的是长江,但正如乔羽
【第3期•卷首语】且听风吟
风的吟唱,是大自然最朴素的天籁之音。 记忆里那些20 多年前的乡村或是小镇,那些聚族而居的村口,或是小镇上机关、学校、单位的院落,都会有风声乍起、且歌且唱的风吟之声。 夕阳依山之时,浅浅的山坡上,三五个放牛的娃儿,一面看着黑的、黄的、白的、花的牛儿向一起集结,一面把鞭梢挥
【第15期•卷首语】掬水向月
那年的中秋,我是在异地过的。 我从一个城市碾转到另一个城市的时候,已是傍晚了。街上简单晚餐后,胡乱住了家旅馆。一到房间,拉上窗帘,就躺在床上看电视,虽然很累,却并不能寐。 电视里已然热闹起来,地方台播着中秋晚会,显然今天是个华夏儿女阖家团圆的圆月之夜。 现在的晚
共92条记录
首页
上一页
下一页
尾页
第9页
共10页
推荐
更多 >>
·
贾平凹: 凡是熊猫住的地方 都是好...
·
中国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与略阳的历史文化...
·
汉中——古人类绵延不绝的世界胜地
·
汉调桄桄的伴秦特色
·
陕西秦岭南麓首次发掘出土早期现代人化...
·
汉中市文化产业调研座谈会在城固召开
·
梁中效|汉水女神颂
·
古代汉中社会演变
推荐
更多 >>
关于我们
|
联系我们
|
合作机会
|
友情链接
|
隐私保护
|
网上投稿
|
陕西网络辟谣
|
手机版阅读
汉中文化网
www.hzwhwang.com
版权所有
陕ICP备16010438号-1
网站编辑E-mail:bianji@hzwhwang.com QQ:3477833007
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
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:
汉中文化.com
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-2226631